English

如皋花农走出“感觉农业”

1998-05-04 来源:光明日报 丛立新 陈亦骏 我有话说

如皋人玩花木还真玩出了名堂:看似平常的小水杉苗,经他们一侍弄,立即成了“老外”眼中的新宠;被人当作篱笆的火棘,经他们一打扮,立即成了城里人居室内一道恰到好处的点缀……春暖花开时节,我们在如皋市十里花市看到,这里每天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不辍劳作的如皋花农送走一批又一批客商,立马换回一把又一把的钞票。几年之前还一边哼唱“跟着感觉走”,一边冒险瞎闯荡的如皋花农,如今已成为瞬息万变的花木市场上的弄潮好手。

如皋人育花草、做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真正成为一种产业,还是近几年来的事。家庭联产承包以后,这里的人们发现原来“孤花自赏”的东西竟然具有商品价值。于是乎,一家看一家,大家栽花木。今年龙柏值钱,一哄而上栽龙柏;明年桂花走俏,再蜂拥而育桂花,“感觉农业”也就应运而生。谁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跟他们的“感觉”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几乎是一夜之间,花木的价格跌到了谷底,至1986年,这个市有近万亩花木成了一堆柴禾,不少人愤而砍伐摇钱树,挥泪斩杀看树狗,“龙柏煨狗肉”成了取笑如皋花农的故事流传开来。

切肤之痛的教训,为如皋人上了一堂市场课:消费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层次,决定了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不会永远停留在“我产什么你就买什么”的原始阶段。在花农们消沉的时候,政府力量及时介入,通过有形之手从内外诸方面培植利于花木盆景产业化的环境。他们一方面以如皋绿园为龙头,带动三个专业乡的村组苗圃建设,继而向千家万户辐射;一方面通过相继建成的江苏花木城和十里花市等有形市场营造花木产业化网络结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着力于相对稳定的市场的研究开发。进入90年代以后,该市城西、大明和邓园等乡镇,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景象。至目前,全市花木基地面积已达到5万亩,从业农民近10万人,花木专业户平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最多的年收入达20多万元。

与第一次高潮不同的是,如皋花农已不再是凭感觉瞎忙乎了,政府力量的引导,提高了他们的市场控制力和市场创造力,花木生产的风险也得到有效的防范。作为如皋花木生产龙头老大的绿园,发挥了科研、信息和市场预测的优势,起到了为花农们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他们一方面通过承揽园林工程,不断开拓绿化业务;另一方面盯住国际市场,年出口盆景均在8万盆以上,出口量居华东地区之首。去年,他们的无菌土处理和长途运输保鲜活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后,又瞄准了美洲市场,目前已取得可喜进展。江苏花木城和十里花市也为花农打开了一扇沟通外面世界的窗口,加上5000多苗木经纪人走南闯北直接感受市场动态,如皋花农对花木消费走向了然于心。前年首届盆景艺术节后,市有关部门综合分析了各路信息,预测团体消费将有所减弱,而作为家庭文化的造型盆景可能升温。从去年起,他们便引导花农在适宜进入家庭的花木品种上下功夫。果然,今年春节过后,各类中高档盆景开始走俏,3月份以后,仅江苏花木城一家市场,这类盆景的日销量就达到80万元左右。在寻找买方市场亮点的同时,如皋的花农竭力营造新市场。他们在传统的花木盆景艺术上大胆创新,设计出观叶赏果类、室内保健类和中草药类等新造形盆景,逐渐引导形成消费新潮流。此外,有些精明的农花还借助有形市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期货机制引导无形市场,通过与进场交易的大宗用户的期货报价,实现花木盆景的套期保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